2023年8月20日晚,“与文学现场坦率接触——潘凯雄新书《直言》分享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思南文学之家”阅读之光活动区举办。著名的出版人、文学评论家、《直言》作者潘凯雄和新晋茅奖作者、小说家孙甘露,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文学评论家李伟长一起,畅聊文学评论的方方面面。活动由《收获》杂志编辑吴越主持。
(资料图片)
新书分享会现场 左起:吴越、潘凯雄、孙甘露、李伟长
《直言》为知名出版人潘凯雄自2016年起于《文汇报》开设的“第三只眼看文学”个人专栏合集,与《坦率》同一系列,专栏共百篇。也是作者四十年来阅读与专题写作的一个阶段性小结。
该书对当代文坛62位著名作家、63部文学作品坦率直言,评述对象有《千里江山图》《烟火漫卷》《文城》等长篇小说,也有研究著述、散文集、非虚构文学、中短篇小说等。所涉作家既有王蒙、冯骥才这些年过耄耋的老作家,也有张怡微、笛安这样的80后新生代;既有莫言、余华、孙甘露、王安忆、池莉、迟子建、麦家……这些早已蜚声文坛的名家大家,也有杜阳林、王洁、毛建军这样的文坛“新人”。
所谓“坦率直言”,这些年,作者要求自己的阅读就是贴着作品文本细细地读,实实在在地看清楚哪些确是作家在作品中直接传递清楚了的,哪些是作家可能的“潜伏”;尽可能地用朴素的文字和直白的语言将真实的阅读感受直观地记录下来。
潘凯雄:很多作品五味杂陈,不能仅说甜
在新书分享会现场,潘凯雄坦言,自己原来做出版工作,一定要对作品有一个真实的判断。一方面要对得起读者,拿出多少有点价值的产品;另一方面,出版社是企业,百分之百自负盈亏,不仅要养人,还要养好,还要让大家活得有尊严、有体面。因此,“我们对作品的判断一定不能掺杂着别的,哪怕再好的兄弟、再好的姐妹,不行就是不行。”
著名的出版人、文学评论家、《直言》作者潘凯雄
《坦率》《直言》是潘凯雄在《文汇报》开设的专栏“第三只眼看文学”的文章合集。潘凯雄说:“本来想一周可以写2篇,但是执行没有做到,所以写了6年,形成了100篇。写专栏有什么好处?虽然《文汇报》对我很友好,但既然开个专栏总得一个月露一次脸,一个月两个月都不露脸叫什么专栏呢?所以就一直在坚持阅读、坚持写作。”
书名《坦率》《直言》,表达了潘凯雄对当下文学评论的态度。他在分享会上说:“现在的书评、评论太‘油腻’、太‘甜’。当然有些作品值得甜,但是其实有很多作品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都有,不能仅说甜。”“现在社会风气总体来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以‘和’为贵,和谐社会。所以要说一点作品的真话是很难的。”
孙甘露:直言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潘凯雄在《直言》的后记里写道:“我要求自己的书评尽可能地用朴素的文字和直白的语言将真实的阅读感受直观地记录下来。”
孙甘露谈道,从《坦率》《直言》里可以第一时间观察到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情况。“由于文章是给报纸写,篇幅有限,必须简明扼要,必须非常直接。”
新晋茅奖作家孙甘露
孙甘露认为,“朴素”“直白”是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很难做到。他说:“有时候写得复杂往往是因为没有想清楚,越说越绕,想清楚就能很直接地把感受和观察说出来。有很多重要的批评家,他们常常一针见血,只用一两句话或者抓住一两个特征对书进行描述。也会提到书里重点的部分,这个引用非常见能力,可以把小说的特征直接点出来。”
在孙甘露看来,《坦率》《直言》简单的文字背后,是对中国当代文学这几十年来发展的了然于胸的积累,对作品产生的作家背景的了解,以及对这个作品发生当时的文化氛围、文学环境、文学思潮的在场的洞察。“假如背后没有这些训练、经历、阅读和观察,没法说得简单、直白。所以直言既是一种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能力。”
李伟长:潘凯雄是值得信赖的文学“报信人”
李伟长认为,潘凯雄是一个直面文学现场的“报信人”,而且是值得信赖的“报信人”,“没有给我们递假情报、传递虚假的消息,把真的声音传递给我们,而且他传递的消息值得我们相信。首先是发生了什么,文坛发生了什么,谁又写了好东西、怎么描述这个东西。”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文学评论家李伟长
这个“报信人”也非常的“狡猾”,李伟长说,如果认真看《直言》,一定看得出来他喜欢哪些书,他对哪些书没有那么多情感共鸣,但是他作为一个职业的报信人,依然会很完整、很真实、很规范地把这个工作做好。
他举例道,比如潘凯雄为《金克木编年史》写的书评,仔细读来,就能看出“他的温和、对年轻人的体贴,以及对前辈的尊敬,他在回顾过往的过程中,是慢慢地书写。里面写到金克木先生如何自学成才的过程,他把黄德海在编这本书的思绪都写出来,这个太妙了,这是带来属于个人但是充满温情的文学消息。”
而在余华出版新作《文城》的时候,潘凯雄写了《<活着>的余华回来了?》,李伟长认为“非常见功力,非常有胆识”。他说:“一个小说家有新的作品、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出现时,读者也好、作为观察者要把消息带回来时,一定要去观察、分析、掂量,甚至把这个东西放到谱系里考察这个作品。所以那个带来的消息非常的准确和迷人。”
吴越:他像大师兄,有老派的扎实沉稳
在吴越心里,潘凯雄是“一个亲切的大师兄”,有那种老派的扎实沉稳。“看一个作品就是认认真真地文本细读,仔仔细细全部看完,把所有跟它相关的都读完,所有别人对它的评论都读完,这是很老派的作风很难得。”
《收获》杂志编辑吴越
“但是同时又很新,”吴越说,“他会用当下流行的概念、想法,不断跟他自己进行冲击,你读他的文章不觉得累,不会感觉是一个年纪比较长的一个前辈跟你说教,会觉得很开心,就在跟他聊天,时不时冒出来的语言比你自己知道的还要新鲜。”
吴越提到潘凯雄为《劳动者的星辰》写的书评有个很可爱的名字《活脱脱、毛茸茸、鲜扑扑的……》。文章先评点了皮村的打工者范雨素等写的《劳动者的星辰》,但是又开始荡开一笔,马上把这本书跟刚刚获得鲁迅文学奖的作品进行比较,谈论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吴越说:“潘老师的心中是真正的“无分别心”,已经成名的老前辈也好,刚刚冒出来的新人也好,在他心中都是一样,他怀着一种始终新生的兴趣去追逐新出来的作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